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财经通讯社10月29日电(记者吴宇琪)在人员涌入公募行业日趋常态之际,基金经理的回避风格资金仍能在行业内引起涟漪。 10月28日,兴银基金公告称,股权投资部总经理、知名基金经理袁作东因个人原因辞去所管理的全部8只基金,并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办理注销手续。这一出发点也恰逢兴业银行基金调整股权多元化和重组战略的关键时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人员流动并非孤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46名基金经理辞职,g创近年来同期新高。在行业由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阶段的背景下,基金公司日益积极优化投研结构和人才结构。但面对兴银基金权益类产品规模依然较小、组织架构经常调整的事实,如何在保持稳健经营的同时寻找业务突破,对于千亿管理规模的公募来说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袁作堂的离开,无疑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调整的大体过程,它不仅引发了基金经理去留的讨论,也引发了中型基金公司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平衡路径的深刻建议。袁作栋以一种灭绝的方式下台。日前,兴银基金发布关于基金份额变更的公告。袁作棠因个人原因正式辞职,并同时辞去所管理的全部八只基金。这一变化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也引发了兴业银行基金在转型过程中的一系列人员和业务重组。尽管公司强调此次离职是正常的人员烦恼,但在股权业务长期承压的背景下,这一变化必然会给市场更多的解读空间。袁绍东于2019年加入兴业银行基金,成为行业研究员。 2020年2月开始管理基金产品,随后晋升为股权投资部总经理。任职期间,所有基金产品均实现正收益,其中代表性的星银风云稳定收益混合收益超过60%。然而,尽管性能惊人,许多产品仍然停留在属于迷你基金类别。兴银基金表示,袁作栋的辞职是个人决定,公司充分尊重他,感谢他多年来的贡献。同时,公司还强调,新基金经理团队已聘用,产品运行良好,不会对投研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对团队和平台的实力充满信心,未来我们将继续持续经营,回报每一位投研能力所有者的信任。”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今年已有346名基金经理辞职。无论是顺势的职业发展,还是基金公司的优化和投研体系的调整,这些人事变动已经逐渐成为常态,基金经理的更替不再总是被认为是负面信号。兴银迫于权益压力向袁发起挑战作栋辞职。这反映出产业基金发展股权的瓶颈。截至最新披露数据,兴银基金管理规模为1025.62亿元,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债务基金)达到983.68亿元,而权益类产品整体占比不足5%。这不仅限制了公司公司品牌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也反映出随着行业向各类投研方向发展的趋势,兴业银行基金尚未真正突破固定收益主导的格局。从规模来看,公司16只活跃权益类产品中,有7只在5000万元清算红线以下,12只在1亿元以下。最大的主动股票基金规模仅为1.42亿元。人们仍然对产品的吸引力和稳定性感到担忧。迷你基金的困境不仅是兴银的问题,也是直接问题领导力变得更加清晰,此类基金更容易陷入“规模小——流动性差——投研投入有限——业绩难以突破”的恶性循环。从业绩数据来看,星银数字经济智选、星银繁荣精选、星银策略精选等主动权益类产品今年涨幅均超过40%。但如果时间拉长的话,还有兴银高端制造、兴银丰选等众多产品。近期产业基金基金组织的变化,也是有意在结构层面进行重组。比如,袁作栋辞职后,新招募的旗下产品的基金经理是罗毅达、乔华国等,他们过去一年的业绩涨幅都超过了30%。从加入时间来看,他们都是兴银基金担任股票基金经理的新人。兴业银行基金正逐步尝试强化逐步推进股债平衡、多元化风格的战略框架,提升股权业务战斗力,缓解单一战略依赖路径。公司回应还指出,未来将加大主动权益类和专业指数产品布局的投入,加强基于固定收益优势的各类策略建设。同时强调了对团队构成的信心。 “新管理团队成员背景多元,经验丰富,管理的产品都有良好的业绩。”频繁的高管变动短暂结束。回顾过去几年,兴业基金管理层的人事变动也比较频繁。从2021年开始,公司总经理职务四年内更换四次,平均任期不到一年半岁月; 2024年起,监察长、财务总监等主要高管也多次变动。直到2025年8月,兴银基金原董事长吴若曼卸任,股东方华福董事长黄德良同时担任董事长。这一安排被业内解读为股东加大参与产业基金管理的信号。 “股东们更加注重战略协同,希望通过资源注入稳定核心架构,同时也推动业绩板块快速分类。”一位相关人士表示。 10月28日,兴银基金在福州召开2025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暨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完成董事会选举和高级管理人员聘任。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董事的议案》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关于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的决定》等议案,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本次股东大会结束后,兴银基金将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黄德良为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会上,黄德良明确表示,本次换届是公司推进管理现代化、提高效益的重大举措。他强调,将全力以赴,推动产业基金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实现股东价值和社会效益双赢。公募人才流动常态化,明星效应淡化。另一方面,从袁作栋的履历来看,他早年曾在中兴通讯从事过房地产工作。后转入财务管理,并逐步晋升为兴业银行基金股权部前身。他的“平衡+轮动”的投资风格也被业界认为相对中性、波动性较小。卸任前,他在兴业银行秋季策略会上仍表达了对A股长期向好的信心,并强调“股票和债券的相对业绩比仍然具有吸引力”。当前,随着基金行业逐渐从人为运作转向平台运作,不少公司开始主动弱化对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在市场风格频繁转变、产品长期运行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强调团队合作和系统稳定性已成为大趋势。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单一基金经理的离职不再是异常信号,而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机构组织的重刑。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维权人士逐渐重回聚光灯下,明星力量逐渐消退,机构越来越看重团队的技术和稳定性,而不是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品牌。从这一点来看,袁作栋的离开并不意味着兴业银行的基金在投资研究上被断了。相反,它可以主张重组公司,以在稳健的盈利和强劲的基本面基础上找到平衡。能否完成从“单纯固定收益”到“固定收益+股权”的双轮驱动切换,将是下一阶段兴业银行资金能否突围的关键。
(编辑:华庆建)
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由他们自己承担。 Copyright © 2024-2026 快手抖音网红爆料网站-爆料网每日爆料黑料吃瓜-独家黑料爆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