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首次披露信函披露审核结果
2025-11-03 09:46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北交所首次披露信函披露审核结果
2025年11月3日 07:48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 杨子艳
●记者杨子艳 10月3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审核结果。总体优良率高达86.2%。参与分析的262家公司中,有48家被评为A类(优秀),近80%的公司因现金分红、回购等积极回报投资者而获得“加分”。业内人士表示,测试结果可能会在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方面存在矛盾,激励和约束机制较强。将成立。 48家公司被评为A级。信息披露质量是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投资者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近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根据《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12号——信息披露信息》,组织开展了2024-2025年上市公司信息审核工作。本次审核对象为2024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262家公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披露的规范和有效性、投资者关系和公共关系的维护、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披露等。经过自评和交易所评价,形成最终评价结果,具体为:A类(良好)企业48家,占18.3%; 178 B 类(良好)com企业,占比67.9%; C类(合格)企业31家,占比11.8%; D类(不合格)企业5家,占比1.9%。北京证券交易所本次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价结果中,吸引高盘的金博生物科技、五芯隧道设备、艾容软件、麦金纳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行科技、苏州股份、三元基因等公司的评价结果均为A类。天业股份、生物谷、数字人、*云创、*圣光道等被评为D类,Youn are,不符合资格。公司。北交所表示,本次审核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提高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有效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不少公司获得了“加分”激励。其中,近80%的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和股份回购其中,超过50%的企业主动接受研究机构调查并组织投资者接待活动,38家企业主动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提升。但部分公司财务报告、内控审计报告出具的意见不符合审计标准,或受到监管措施、纪律处分等,导致分数降低或“负面清单”,信息披露质量和操作规范有待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动机专家表示,信息披露的分析结果可以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行为相关。据了解,北交所将对上市公司信息化提供支持。最近一年的绩效评价结果为: A、持续性和便捷性:对于发行重组业务,加强备案前沟通服务,落实专人在3个工作日内就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备案后,如符合北交所相关规定,我们将提供减少问询轮次或不进行审核问询等支持;应上市公司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公司宣传和业务支持;邀请公司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等担任培训讲师,宣传信息披露和市场运作经验标准。对于评价结果为D的公司,北交所将加强监管和指导,如:加强信息披露和问询评价;对控股公司进行合规培训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等;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督促公司董事、监事(如有)和高级管理人员加强对信息披露相关规则的学习,督促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内部控制,提高实施效果等。业内人士表示,北交所首次发布信息披露评价结果,与上交所、深交所遥相呼应,表明A股三大交易所的信息披露评价机制已初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监管框架。监管逻辑从“事后问责”向“全程监管”转变,有利于建立“质量披露-市场声誉-资本成本”的交付机制,倒逼上市公司强化内控和管理机制。 C类、D类评价结果的公司需要实现从“补充披露”到“建制”的重大转变,包括完善内部信息披露控制机制,提高关键事件披露的及时性和前瞻性,强化财务真实性和一致性,加强投资者沟通和透明度。北交所进一步表示,信息披露审核结果的发布,有利于鼓励上市公司提高规范运作和公司治理水平,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下一步,北交所将继续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充分发挥信息披露审核的积极引导作用,严格落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责任。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编辑:何鑫)
相关推荐